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Ag官网- AG官方网站- AG亚游集团|大概是当下最火教育话题!“核心素养”正在给学校教学带来这些变化!

发布时间:2025-10-15 17:56:01    次浏览

o如何订阅我们?o搜微信号“diyijiaoyu”或公众号“第一教育”-------------?-----------要问当下教育领域最热的话题是什么,“核心素养”无疑是其中之一。尽管上海连日大雨,但这两天有一个会场十分火爆,座无虚席,还要不时搬出加座↓↓↓ 原来与会代表探讨的正是当下最热的“核心素养”。就在10月21日-22日,第十一届中国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在上海市大同中学举行,今年的论坛主题聚焦“核心素养——校长的思考与实践”。这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后,全国首场以此为题进行深入讨论的区域性校长论坛。250多名来自4省市的中小学校长参与讨论交流。 事实上,持续火爆的“核心素养”不仅是被讨论的热点问题,更成为讨论各类教育话题的大背景,成为一把衡量教育行为的“新标尺”,以及讨论教育问题的“新坐标”。当教育工作者在谈论核心素养时,他们在谈论什么?小编特意整理了现场部分专家、校长的观点,和大家分享。更多内容,“第一教育”及“第一教育专业圈”微信平台将陆续推送。背景什么是“核心素养”?首先,再来普及一下,什么是“核心素养”? 根据日前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理性思维等十八个基本要点。(“第一教育”曾推送过相关报道,点此回顾)追问既然核心素养的提出至关重要,那么核心素养的内涵又该如何界定?在教师、家长眼中,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核心素养?论坛现场,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校长姚虎雄展示了这样一张图: 学校曾向教师、家长发放几百张问卷,让他们写下他们认为学生需具备的素养,然后把出镜率最高的几组词汇提炼出来,组成了这样一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细看这张图还有不少讲究,原来每个版块当中处于起始位置的三个词:“友善”“独立”“思考”成为核心素养的“种子体”,生长出各类核心素养。在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看来,“核心素养”其实和已经实施多年的素质教育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如果说,素质教育旨在改变当时过分强调“智育唯一、分数至上”的“应试教育”弊病,促进育人模式的转型。那么,“核心素养”便是通过研制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进一步明确基础教育的质量观念,阐明人才培养要求,从而实现育人模式的根本转型。 尹后庆直指当下基础教育中“三维目标”割裂的现象,“‘三维目标’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往往演变成只剩‘知识与技能’这一维度,‘过程与方法’没能充分落实,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被形式化和虚化。”“核心素养”的提出正剑指这一问题。尹后庆指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蕴含了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它要求教师能够创设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的、真实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基于问题或项目的活动方式,开展体验式的、合作的、探究的或建构式的学习。改变看,江浙沪皖四地学校正在变革!核心素养如何落实?这是专家学者以及广大教育实践者思考最多、认为挑战最大的方面。《长三角地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校长调研报告》显示,7成校长看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引领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但在落地生根的过程中,不少校长认为面临的挑战不小。在330名参与调研的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和安徽省四个省市校长中,逾7成校长认为实践创新是落实起来最具挑战性的核心素养,5成校长认为社会责任落实较难。分学段来看,实践创新在小学和初中落实更难,科学精神、人文底蕴在高中落实更难,学会学习在初中落实更难。 (点击可放大查看)核心素养的落地是挑战,更是机遇!一场场变革正渗透到学校课程开发、课堂教学、开展活动、教育评价等各个环节中,改变着教与学的方式。论坛现场,来自长三角4省市的8位校长展示了他们学校正在发生的变革: 上海市大同中学校长盛雅萍:今日之大同,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依托,形成了大同学子五大素养与八大能力,倡导与实践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改革、服务社会、发展自我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大同文化培育核心素养的基本思路,努力使每一位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有特长。通过深入的研究,我们发现核心素养的内核与大同的历史传承、文化内涵可谓一脉相承。随着上海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推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我们有效整合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类课程,重构课程体系,形成了囊括学生核心素养、素养拓展课程、专业导航课程以及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上海实验小学校长杨荣:我们形成了培育小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四步体系,其中评鉴留白环节为学生成长留下空间。我们研发了上海市实验小学实验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同时形成了学生成长银行的积分系统,我们希望学生通过努力形成的积分,在学校能够换机会,可以换课程,也可以换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的学科拓展活动,包括他还可以换各种各样的奖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核心素养的一种全面系统的支撑,实现他学生时代的一种持续发展能力。整个积分系统呈现的是成长的概况,今天他也许没有达到这个目标,但这些教育经历能够为他未来的成长留下一种启示,或许在三十年五十年之后,他重回母校的时候,能够怀念这样的一种小学教育。 徐州高级中学校长秦晓华:我们学校现在以“走进生命的学校”作为自己的核心追求。学校通过开发课程资源,彰显生命价值,让学生享受完整的学校生活。通过建设课程文化,影响生命活力,始终让每个学生站在课程的中央。我们开发了100多种校本课程,我们以学生发展中心为保障,助推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成长。同时,还要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团队学习、培养其在团队学习中分享经验的机会。这样的改革一是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二是改变了教学课堂生态,激发师生的潜能,让课堂焕发出应有的生命活力。 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校长姚虎雄:核心素养这三者不能缺:道德是方向、动力不能缺、能力是载体,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我们具体内化成友善、独立、思考。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把友善作为道德的种子,培养孩子独立意识的种子,把思考作为探究学习能力的种子,这三个种子尽管是相互独立的,其实也是相互依存的,“种子体”是我们学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因,通过“种子体”培养学生们各类核心素养。 浙江省天台中学校长郑志湖: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方向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教与学的方式都应该发生重大变革。如通过设计并开展基于问题或基于项目的学习,实现以学习为中心主动学习和解决现实情景中的问题。以学习为中心课堂教学特征,以学生学习活动作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中心。在评价方面,学校以核心素养六大素养为一级指标,18个基本要点为二级指标,确定每个二级指标可操作的评价标准,核心素养的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统一测试或教育监测,使用核心素养评价手册,完整记录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校长楼朝辉:培养每一个学生是通过学校的一系列教育实践,在学校、社会、家庭指导中逐步形成核心素养。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对核心素养的侧重会有所不同,因此我们要从学生发展的整个受教育阶段思考,在学制上肯定会有明确的阶段培育的目标,真正实现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合力,并真正实现评价的多元化。我们学校把学生的培育聚焦在自我素养、社会素养、文化素养、生态素养,这是学校对于教育多元化以及教育国际化的回应。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校长封安保: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态度等综合表现。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来形成和发展,并且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并且具有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关键在于教师,因此要促进教师的理念转变和专业发展,引导、鼓励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体现核心素养的渗透,形成有典型特征的学校案例。 安徽省淮南师范附属小学校长沈建山:如何让核心素养有效落地?落实课程保障,推行校本课程和校本活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校本课程就是对于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而生动灵活的校本活动,更为学生各方面的核心素养的达成提供了平台,提供了依据。本学期学校结合核心素养的落实,在三至五年级开设了二十多门校本选修课。在评价方面,学校从2014年开始综合素质评价工程,我们把育人目标细化为十个方面,从这十个方面让学生自主确定发展目标,自己确定发展伙伴,最后进行验收。我们为孩子们设计了成长记录册,孩子们每月一回顾,一学期一总结,通过家委会、班主任、学生代表进行最后的审核认定。我们把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作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的一个手段,让孩子们自己确定方向,自己去达成。思考核心素养背景下 指挥棒如何变?在交流中,不少校长直言,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面临的较大障碍在于考试升学、学生评价。指挥棒如何带动教学变革? (点击可放大查看)论坛现场,尹后庆透露,目前专家团队正在进行的高中课程标准调整正是对照核心素养在做,“从高中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选择、教学过程建议,一直到评价,整个环节都按照核心素养来设计。”尹后庆说。培养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未来将打破当前基于学科知识掌握程度的学业质量标准观,取而代之的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新型学业质量标准观。在评价体系方面,也将改变过分关注知识和标准答案的现状,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今后,教师将关注核心素养如何落在学生身上,清晰地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素养表现,并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教学方法和策略,选择课程资源。而在这样的体系之下,可以直接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为过程性学业评价、毕业考试命题和高考命题提供依据。“在课程标准调整过程中,核心素养水平怎么科学描述,是专家正在思考论证的。一旦这个描述做出来,整个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将对未来教学过程和评价都会有很大推动。”尹后庆表示。图片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摄影:张锁庆 * 小编个人微信号:2432274540,对“第一教育”内容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私信深入交流哦~ 关注“第一教育”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